我相信在我們從小到大的生活經驗中,我們對中醫/中藥或多或少都會有一定的熟悉,比如,很多人小時候會被要求吃「轉大人」的中藥,冬天吃麻油鷄、羊肉爐等等,當然藥膳和治病還是不太一樣,這個又是另一個話題。
這篇文章主要就讓我們來聊一聊:怎麽找到適合自己的醫生?
適合自己的醫生
對於中醫不陌生的朋友們,或許從小就有自己的「中醫家庭醫生」,也或許是您對中醫不排斥,不知道怎麽找尋適合自己的醫生,其實醫患之間的信息是非常不對等的,我們在網路上總會看到某某主任/教授/大師/…的患者絡繹不絕,完美符合我們對中醫的期待,可是這樣的專家,真的是最適合您的嗎?
我覺得找到適合自己的醫生,最關鍵的觀察點在於信任、溝通這兩點。
您相信您的醫生嗎?醫生願意跟您溝通嗎?
當然這個問題的答案,我認爲不應該包含醫生職稱,也不應該包含醫生年紀。重點應該是在於您找的這位醫生,是否願意好好的聼您表達訴求?跟您溝通治療過程可能會發生的反應?亦或者我們説最基本的,在幫您治療的時候願意重視您?
我們在臺語常常說「先生緣」,我認爲就是在表達一位跟您之前有信任、能溝通的醫生實在是太少了,要遇到實在是不容易。
我也分享幾個我認爲能夠大概率提升找到這樣醫生的角度,大家不妨參考一下。
一、需要多方比較療效
我們得知一個醫生看病醫術好,通常,不外乎是看網路上這個醫生的評價,或者是聼身邊親朋好友的推薦,但是這樣的醫術真的好嗎?可能不見得那麽客觀。
比如有人血脂不好,中西醫配合治療下,花了半年終於恢復正常指數,病人很感謝中醫師,也幫這位中醫師推薦了許多同樣是血脂問題的病人,但是病人不曉得的是,同樣都是血脂高,也許有的中醫師可能三個月就調理好;比如有人頸椎病,中醫師扎針結合正骨,雙管齊下,讓病人可以當下緩解五、六成,甚至可以挺過兩周的時間,每兩周定期復診就可以了,但是病人不曉得,也許其他中醫師對於頸椎問題的緩解可能更快,甚至只要自己注意坐姿就不會復發。
所以打聽一位中醫師的療效時,不要只是停留在「很關心病人」「效果很好」等等,而是要去了解這位中醫師平時治病的種類、複雜程度、所需療程等等,同時和其他許多口碑不錯的中醫師做比較。不然的話,中醫師給每一位病人都開小柴胡湯、都開四關,您也可能會覺得「很舒服」,到處替他宣傳。
二、醫生對於疾病、治法的解釋
我相信您去看中醫,很容易聽到醫生説您身體哪裏虛、哪裏不足,所以您要補腎、補脾等等,但是您問醫生爲什麽腎虛的時候,他沒辦法跟您解釋,只跟您説吃這個就對了,就像是一個西醫的内科醫生,您問他爲什麽我的指標不對,他説不出來,只說吃這個要就是了,吃了就有效,您的感覺是什麽?
西醫有生理、病理學,同樣的中醫也有自己一套生理、病理學,他們背後是邏輯很緊密的思維過程,如果一個中醫對於一些病理名詞的認識只停留在名詞解釋,而對於背後的生、病理轉歸沒有認識,能夠真的找到治療關鍵嗎?
當然我們在詢問醫生的時候態度要很注意,我們不是去質問醫生,而且很多醫院的看診時間被安排的很滿,醫生沒有多餘的時間和您解釋,這個就需要多幾次和醫生的互動才有辦法瞭解。
三、醫生對於治法有沒有要求
首先我不提倡大家考醫生,身爲醫生我也是挺排斥這樣的病人。
可是作爲病人的您,坐在醫生面前,醫生把脈/看舌/腹診等等診斷説不出來的大概,那肯定不是最佳的醫生;再比如開方的醫生不要求藥的質量,扎針的醫生不要求呼吸、手法,我只能説不是情勢所迫就是醫生真的不懂吧..;同理,處方中基本看不見劑型變化的醫生,也是一樣。
很多想想很無奈的事情,作爲病人的您肯定是不會知道的,但是這些基本的要求,如果能篩選,我們就把眼睛多擦亮一下吧。
四、是否對您誠實以告
醫生不是神,是人就會犯錯,這是一件可以理解的事情,可是一個人要承認自己犯錯,就不是那麽容易了,如果一個醫生的治療方向出現問題了,這個醫生能夠很誠實的面對這個問題,和您實實在在的説明,再一起調整治療方向;又或者費用報銷的問題,容易出現開能保險給付的治療項目,可是卻是用以代替其他治療,看似給病人方便,卻違背了誠信這一環節,今天醫生能方便病人,之後醫生也能方便廠商、藥代。
當一個醫生的治療目的不是爲了以治療為根本的時候,我覺得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。
以上四點,雖然不多,但是我想都是很基本的原則,尋找自己適合的醫生,一定會花上不少時間,要耐著性子謹慎挑選哦。